Horizon講座分享|耳機裡的新浪潮 — 淺探數位媒體Podcast

Kiki Lin
7 min readOct 9, 2020

--

上個月在地平線 Horizon主辦的《耳機裡的新浪潮,Podcaster如何在藍海市場找到自我定位》講座,聽了由Firstory的共同創辦人Kirk Liu精彩的分享。由於自己也是Podcast的愛好者,身邊也不乏有許多朋友開設Podcast分享身邊的大小事,好奇Podcast作為一個新的媒體管道,它的現況以及未來發展是如何?因此將本次講座所得,以文章的形式分享給大家。

本篇文章將帶你了解Firstory的主要業務,以及他是如何演變成為現今規模。接著,再介紹Podcast的現況、優缺點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。

首先,先來了解Firstory

Firstory是一個製作Podcast的軟體服務平台,讓Podcaster只要全心專注於創作,其他發布、以及技術性的問題就交給Firstory搞定。

Kirk以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解釋Podcast是如何發布到串流平台上的:

圖片來源:講座簡報

Podcaster在錄製完音檔後,需要把音檔上傳到Podcast代管平台上,由Podcast代管平台幫你生成RSS feed。接著,Podcaster再將RSS feed上傳到Apple Podcast、Spotify等串流平台上。這些串流平台實際上並不擁有這些音檔,是透過RSS feed去讀取內容。RSS feed就像門牌號碼(地址)一樣,我們要有門牌號碼,才可以讓別人找到你(音檔)。(更多詳情請見:如何擁有自己的 RSS Feed?跟著這些步驟一點也不難!

看到這裡,是不是覺得很麻煩?我只是一個創作者,只想為我的粉絲們專心創作我的內容呀!

Firstory所提供的,就是簡化音檔的上傳流程。Podcaster只需要準備好音檔以及節目封面,即可上架到各大串流平台,省去傳統手動上傳RSS feed的步驟。

說到這裡,讓我們回顧一下Firstory的歷史

Firstory是以一個聲音交友軟體起家,簡單來說就是聲音版的Tinder,每個人可以在這個App上念屬於自己的故事,和大家做故事的交換,來達到match的效果。這個App的初衷是想讓大家透過這個平台交朋友,但是有很多女性用戶將這個App當作聲音日記,講述自己的日常生活(尤其是負能量),而這跟當初創立的初衷不同的。另外,App雖然有許多忠實用戶,但是由於無法以「負能量」作為宣傳,也因此無法吸引外部流量,達到擴散。於是他們開始著手進行轉型,因著當時歐美很紅的Podcast趨勢,抱持著人人都可以當廣播主持人的想法,把大家的故事放在Spotify上,讓更多人聽到優質的音檔內容,而這就是Firstory轉型至Podcast的背景故事。

更多Firstory的故事可以參考以下文章:
不看長相,只「以聲會友」? 顛覆傳統的聲音社群平台
【聽Podcast說】Firstory:從聲音交友 180 度變身大平台的創業物語

Podcast的現況發展如何?

Podcast目前還屬於沒有演算法的狀態,也就是說不會像YouTube一樣,看完一部影片,YouTube再推薦你好幾部類型相似的影片。這樣的好處是人們可以自由的在Podcast上分享自己的內容,不會有任何演算法干涉。但這也造成「大者恆大」的狀況,中小型Podcaster很難推廣自己的節目,也很難往上爬、被人看見。

如何判斷Podcast做的「紅不紅」?

排行榜。現在的Podcast數據很粗糙,看不到訂閱數、收聽數、收聽率等等較精準的數據,要判斷一個Podcaster紅不紅,目前只能靠排行榜的排名來看。又加上Podcast目前還沒有演算法的機制,排行榜上的前幾名跟後面幾名的流量呈現斷層,創作者必須突破到前幾名才會有加倍的流量,無法有突破性的成長,這正是Podcast的致命缺點,如果Podcast還是繼續維持這種形式,未來會排擠掉許多小型、但優質的創作者。

Podcast排行榜

Kirk提到,像是短影音社交軟體抖音(TikTok)的演算法就運用得很好,他們往往可以將名不經傳的影片推到潛在受眾面前,讓每一位內容創作者都有被看見的機會,也進而能夠綁住內容創作者,讓他們持續留在這個平台創作內容。

想了解更多關於抖音(TikTok)的演算法可以參考這篇文章:
為什麼全球年輕人都在狂嗑 TikTok 影片?我們從演算法機制找出大家成癮的原因

雖說如此,Podcast還是有很多優點的!

  • 製作成本低:相較於拍攝YouTube影片,需要購買攝影設備、剪片軟體,不同價格的品質當然也不同,還要經過剪輯、上特效、上字幕等等程序;Podcast只需要一支麥克風就可以開始創作,相對得較容易入門。
  • 比起文字更有溫度與陪伴感:情緒很難靠文字感受得到,不過只要單純的「聲音」就可以很快得觸動到人。當我們戴上耳機聽Podcast時,就好像有一位朋友在你耳邊跟你談心一般。
  • 深度內容:相較於影片可以靠剪輯來塑造形象,Podcast單純只有「聲音」是很難掩飾創作者到底有沒有料,創作者們需要透過不斷的對話去創造Podcast的內容。
  • 長尾效應:受眾們只要喜歡上你的內容,是會回去把你先前錄過的集數都聽過一遍,造成長尾效應。

那麼,Podcast有其他缺點嗎?

  • 互動不直覺:現今Podcast的介面設計,讓聽眾沒有一個公開的地方好好的討論節目的內容,進行交流。
  • 商業模式還未明確:還記得前面講的RSS feed嗎?只要把內容丟到網路上,就會有一百多個平台(Apple Podcast、Spotify、KKBOX等等)收錄到你的內容。這雖然是去中心化,讓創作者不會受到某個平台的約束,不過相對的很難獲得商業模式。另外,Podcast幾乎所有數據都藏在後台,Podcaster很難向廠商開價碼,也要花比較多心思去說服廠商:我是符合這個價碼的。
  • 沒有影像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-當Podcaster講到一個你不熟悉的名詞時,在捷運/公車上的你由於戴著口罩,沒辦法臉部辨識解鎖,只能透過繁瑣的密碼解鎖手機、將Podcast按暫停、點按瀏覽器搜尋這個名詞到底是什麼,接著就被Facebook或是Instagram的未讀通知給吸引過去了……如果Podcast有影像搭配,這一切麻煩的事就不會發生了。

最後,Podcast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有哪些?

Kirk提到,耳朵是人類接收資訊的管道,讓我們不用透過眼睛就能接收非常多資訊。雖說Podcast純粹只有透過耳朵來聽,我們還是需要透過眼睛去選節目、看哪些節目符合我們的喜好。未來有可能完全不必透過眼睛,而是語音化、把聲音當作介面得去選擇我們喜歡的節目。

另外,呼應上方所說「沒有影像」的缺點,Spotify在今年七月時推出Video Podcast的服務,讓使用者不用解鎖畫面,就能在聽Podcast的同時看到畫面。按照這樣的趨勢來看,Podcast以及YouTube的界線只會越來越模糊。這是不是Spotify對影片界的霸主-YouTube所下的戰帖呢?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!

如果覺得這篇文章讓你更了解Podcast的生態,歡迎幫我拍手👏
也歡迎看看我的其他文章:
修課心得|108–2 DS5104設計思考入門(下)
Skyline校園大使|校園大使都在做什麼?
最後的最後,也推一下我朋友的Podcast - 留學雖人🇨🇦,他在節目中分享許多在加拿大留學遇到的雖事(每次在公車上都笑得要死🤣),身邊最雖非他莫屬!歡迎大家收聽!

--

--

Kiki Lin

Graduated from NTUBA | 2020 聯合利華校園大使 | 2020 Epoch School 實習生。喜歡寫作,透過寫作梳理思緒、產生更多新的想法;喜歡行銷,正在行銷產業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。